聽了很多「學習歷程檔案」介紹
還不知道重點嗎?

70%升學名額會評比「學檔」
只看統測成績的名額只有25%
統測中段班逆轉勝關鍵
你需要從高一就開始準備
在校成績也在「學檔」
索取PDF

剛升上高職一年級,從多東西都在摸索的階段,學校也舉辦很多活動讓學生更快進入高職的學習。其中學校應該多次跟同學們提起「學習歷程檔案」(以下簡稱「學檔」),可是很多同學聽完後還是不太了解「學檔」是什麼,更不明白它的重要性。因為不了解「學檔」的重要性,很多高職生在高一、二都是糊裡糊塗的過完,沒有特別充實「學檔」,到高三甄試學校時才發現它的應用之處,可是這時候往往太遲了。

育達希望以這篇文章為剛升上高一的學生歸納「學檔」的重點,希望高一生能明確了解到「學檔」的內容及對之後升學的重要性,能夠及時充實「學檔」。升高二的學生如果看完這篇文章後也想好好準備「學檔」,只要你願意努力,一切還是來得及。高三學生的時間雖然有限,但透過這篇文章可以快速了解「學檔」,讓你抓緊最後機會補救補強。

你為什麼要做好「學習歷程檔案」?

身為高職生,不是把書讀好、把統測考好就能升上理想大學了嗎?在現今的入學制度下,單單把統測考好不一定足夠讓你進入理想大學。很多時候,統測成績只是你的階段入埸卷,入場後更看重「學檔」表現。

超過70%升學名額會評比「學習歷程檔案」

整體而言,高職升學管道中採納「學檔」分數的招生名額高達70%以上,當中包括「甄選入學」和「技優甄審」。舉一個簡單的例子,A學校的B科系今年有100個名額,其中約70個名額甄試時會看學生的「學檔」分數,而剩下的約25個名額只看統測成績。由此看來,絕大部分高職生的升學管道都會評比「學檔」。

學習歷程檔案占比圓餅圖

只看統測成績的升學名額只有25%

高職生升學分為「統測」與「免統測」管道,「統測」是最主要的管道,佔所有學額的95%。「統測」管道下再分為「甄選入學」管道與「聯合登記分發」,其學額佔比是70%與25%。「甄選入學」是最大的升學管道。

而剩下的5%與外加名額來自「免統測」升學管道下的「繁星計劃」、「特殊選才」、「技優保送」及「技優甄審」,詳細招生名額佔比可參考下圖。本文用意不在深入剖析每個入學管道的細節,相關的細節有機會可以另拓新文章探討。

技高生主要升學管道

「學習歷程檔案」統測中段班的逆轉勝

上面簡單說明了高職生的升學管道,而每個採納「學檔」分數的管道都有各自的計算比例,那實際上「學檔」的影響到底在哪裡?以下以「甄選入學」管道的招生例子來做說明。

在「甄選入學」管道中,甄選分為兩個階段,第一階段篩選出統測有達到要求級分的學生進入第二階段。第二階段分最多4個項目評分,分別為統測成績佔比40%、「學檔」佔比最少40%、口面試、實作測驗占剩餘的比例。

假設A、B、C學生同時以「甄選入學」管道報考某大學的甲科系,3位學生都有通過統測成績篩選進入第二階段,而面試分數一樣。

如果甲科系會在「甄選入學」管道收2個學生,只以統測分數來看A跟B同學絕對能進入甲科系。但加入「學檔」的評比後,最後得分卻大翻轉,統測分數大幅落後的C同學合計分數最高,以第一名錄取,而統測成績最高的A同學只以第二名錄取,B同學因「學檔」落後於C同學而落榜。

學習歷程檔案中逆轉勝

從以上的例子得出,「學檔」對統測中段班或中上的學生更為重要。「學檔」經營好了可以幫成績中段班的學生逆風翻盤,也可以幫中上成績的學生守住他們的錄取名額。

為什麼會有「學習歷程檔案」?

高職的升學管道看重「學檔」不無原因,現今社會更需要有多元能力的人才,大學選才也由單一智育考評走向多面向綜合評量。因此國教署希望透過108課綱讓高職生更加認識自我、發展興趣、探索未來生涯的方向。為此提供了「學習歷程檔案系統」,協助同學紀錄高職三年所學過程中的修課紀錄、學習成果、多元表現。就像是高職三年的學習履歷,在後續升學管道中扮演重要的角色。

學習歷程檔案櫃

(圖為巨耀學習歷程檔案系統)

學習歷程檔案有什麼項目?

「學習歷程檔案」共有四大項目,包含「基本資料」、「修課紀錄」、「課程學習成果」、「多元表現」。學校會負責提交「基本資料」、「修課紀錄」,當中包括同學的基本資料與在校成績。學生要負責上傳「課程學習成果」、「多元表現」,其中「課程學習成果」須由授課教師認證,而「多元表現」則無須教師認證。

學習歷程檔案-基本資料
學習歷程檔案-修課紀錄
學習歷程檔案-課程學習成果
學習歷程檔案-多元表現

(圖為技專校院招生策略委員會)

學校設有上傳截止日期

「學檔」的本意是讓學生在每個學期記錄下當個學期的學習與反思,所以「學習歷程檔案系統」設定每學期與每學年收錄限定量的學習紀錄。「課程學習成果」是每學期上傳,而「多元表現」則是每學年上傳。每學校設有截止該學期與學年的「學檔」上傳日期,準確的上傳截止日期依照各校公布,請同學務必隨時注意各校的公布的截止日期。再者,同學要特別留意的是,上傳截止之後不能做任何檔案增刪或修改。最後,每學年終學生要在已上傳的學習紀錄中勾選限定量的學習紀錄,由學校提交到中央資料庫。

高一、高二、高三、每學期、每學年上傳資料庫
上傳後,不能重新上傳,不能修改資料!
錯過時間就不能重新上傳

需要從高一就開始準備

「學檔」不只設有上傳截止期限,上傳件數也有限量。每學年可以勾選至多6件「課程學習成果」及至多10件「多元表現」學習紀錄上傳中央資料庫。假設A、B、C同學的每件學習紀錄素質都差不多,A同學從高一就準備按時上傳,三年下來A同學最多可勾選48件學習紀錄;而B同學從高二才準備,他最多只能勾選32件;最後C同學在高三才想起要做「學檔」,最多只能勾選16件。

報考學校時,學生需要按照大學的需求從中央資料庫中提交相關學習紀錄。大部分的學生都會報考6個學系,而每個系的備審資料要求不一,唯有確保「學檔」的多樣性與數量,才能在推甄時有足夠的備審資料上交。想得到最完整、多元的紀錄,高職生需要從高一就開始準備。

有人會說在一開始時設好升學目標,專注於想報考的一、兩個科系來做準備,才不會浪費時間在收集「學檔」紀錄上。但現實是大部分高一、二學生都還在探索階段,一入高職就設想好大學科系實是不切實際的。一邊探索一邊累積紀錄更符合大部分高一、二學生的需求。

「課程學習成果」與「多元表現」完整流程

(圖為技專校院招生策略委員會)

在校成績也會看

很多學生以為「學檔」不收錄在校成績,其實修課紀錄會把你的在校成績依照學期做成曲線報告,是後來居上還是虎頭蛇尾都一清二楚,所以顧好在校成績是非常重要的。

在校成績

如果你覺得自己念書時常分心、拖延、沒有動力,育達支持性的讀書環境能讓你的成績穩定進步!

希望以上資料能幫助高職生初步了解「學檔」對升學的重要性,也能及時著手準備。可惜篇幅有限,為了讓同學更了解「學檔」,育達編製了更詳細的「認識學習歷程檔案」PDF提供同學免費索取。

認識學習歷程檔案

索取「認識學習歷程檔案」PDF